森林病理学实验指导
甄志先 主编
森林病理学教研室
2010.09
2 实验一、林木种子与果实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林木种子与果实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特点,学习描述和记载主要病
害症状的方法,掌握病害的诊断特征。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载玻片、盖片、解剖刀、挑针、软化液、棉蓝、
切片、培养皿、蒸馏水、擦镜纸、徒手切片夹持物等。多媒体识件等。
三、观察内容及方法
1、种实霉烂
种实病害是某些病菌把种子作为越冬场所,在种子内部繁殖生长影响种子生活力及发芽,或是种
子发芽后,病菌在圃地上迅速发展、危害苗木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贮藏库中,偶尔发生在收获前、收获中,种子处理过程中或播种后的土壤中。
影响种子质量,不仅降低使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而且还降低育苗的出苗率,使苗木生长柔弱,严
重影响经济效益。
1)症状
腐烂的种子一般具有霉味,生有霉层的种子多数显湿变成褐色;
种皮: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菌落;
内部:变成糊状,呈褐色湿腐、有的保持原形,有的只有胚乳部分有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纹,也有
的形状和颜色不变。
2)病原
1、生产中常见的种实霉烂菌类主要包括青霉菌类、曲霉菌类、
交链孢菌、匍枝根霉、镰刀菌类、细菌。
2、青霉菌类(Penicillium spp.) :霉层中心部呈蓝绿色或灰绿
色,边缘是白色菌丝。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支,形成
扫帚状,分支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3、曲霉菌类(Aspergillus spp.) :菌丝层稀疏,上生大头针状褐
色或黑褐色子实体。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
上面着生 1-2 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聚集在分生孢子
梗顶端呈头状。
4、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 :霉层毛绒状,褐色中显绿色,边缘白色。分生孢子梗深色,顶
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砖隔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从产孢孔内长出,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
3 圆形,顶端有喙状细胞。
5、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 :种皮上生有细长白色
菌丝、老熟后菌丝上生出黑色孢子囊。菌丝分化出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称,顶端着生球状孢子囊、孢子囊内
有许多孢囊孢子,见右图。
6、镰刀菌(Fusarium spp.) :种皮上先生出白色霉层,中心部
逐渐变为红色或蓝色。菌丝无色分隔,具有大、小两种孢子。大型
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型;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圆形。
7、细菌:被害种子表面生有黄油状或白蜡状菌落,肉种皮有伤
口时,细菌可侵入种子内部,使种子糊化,失去萌发力。
引起种子发霉的菌类还有很多,以交链孢菌和青霉菌引起的种子霉烂最多,危害性也最大。
2、苹果炭疽病
又称苦腐病、晚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干或果台等。苹果炭疽病分布广泛,尤其以黄
河古道苹果产区危害严重,流行年份造成大量烂果。炭疽病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为害梨、葡萄、核桃、
柿、枣、山楂等果树。
1)症状
果实染病,初在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圆形小斑,边缘清晰,病斑渐扩大,呈漏斗状深入果
肉,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较硬,最后表皮下陷,当病斑直径扩大到 1~2cm时,病斑中心长出大量
轮纹状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如遇雨季或天气潮湿便溢出绯红色粘液—分
生孢子团。一个病斑可扩展到果面的 1/3~1/2,几个病斑融合可致全果腐烂。烂部呈圆锥形,一般不
深入果心,果肉褐色,较硬,味苦。烂果失水缩成黑色僵果悬挂于枝头,经冬不落,成为来年的初侵
染来源。
枝条被害在表皮形成褐色溃疡斑,后期病皮龟裂脱落,使木质部裸露,其上枝条干枯。果台受害,
从顶部向下变褐,重时枯死。
2)病原
有性型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属于子囊菌亚
门, 无性型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属于半知菌亚门,见右图。
常见无性型,分生孢子盘埋生于表皮下,枕状,无刚毛,
随分生孢子梗生长、产孢,成熟时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
排列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无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
4 孢子常成团,潮湿时呈绯红色,平时无色,单胞,长卵圆形,两端含两个油球,分生孢子间混有胶质,
遇水胶质溶解,孢子飞散传播。
3、苹果轮纹病
又称粗皮病、轮纹烂果病,枝干染病严重时,大大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枝干枯死。
1)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有时也为害叶片。
果实受害,多在近成熟期或储藏期,以皮孔为中心,初期在果面上以皮孔为中心出现圆形、黒至
黑褐色小斑点,病斑迅速扩展,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不下陷,5、6 天即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
凹陷,烂果不变形,病组织呈软腐状,病部溢出茶褐色粘液,常发出酸臭的气味。后期病斑中心表面
下逐渐产生黑色小粒点,即为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不突破表皮。
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暗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瘤
状物。病部与健部之间有较深的裂纹,后期病组织干枯并翘起,中央突起处周围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粒
点,常扩大到木质部,阻断枝干树皮上下水分、养分的输导和贮存,严重削弱树势。
2)病原:
有性型为梨生囊壳孢(Physalospora piricola) ,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轮纹大茎点菌
(Macrophoma kuwatsukai) ,属半知菌亚门
分生孢子器扁圆形或椭圆形,具有乳头状空口,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棒状,单细胞,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孢,纺锤形或椭圆形。子囊壳在寄主表皮下产生,黑褐色,球
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子囊间有侧丝,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无色、单孢、椭圆形,顶端膨大,壁厚
透明,基部较窄。
作业: 1简述种子病害症状特点?
2 绘制果实病害中胶孢炭疽病原菌的形态。
5 实验二 林木病害调查
一、目的:了解当地病害发生种类,掌握主要林木病害调查方法与防治操作技术,为病害的调查研究、
品种抗性评价以及制定防治计划奠定基础。
二、仪器用品:放大镜、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及其他调查用品(软尺)和用具。
三、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病害的普查
以小组为单位
1、调查内容 结合当地林木果树生产的具体情况,分别对不同树木各自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地点、
危害程度以及发病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普查,以便为树木病害的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2、调查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条件时可分别于休眠期、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进行 3-4 次调
查,以便了解和掌握各种果树病害发生的全面情况。
3、调查方法 结合不同树木的布局、地块情况及田间病害发生的特点,可采用 5 点取样、随机取样
或其他取样方法,每点取样 100 株(枝干、叶或果实等)。统计各种病害的发病率,相应记录下表:
表 1 树木病害普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人:
树种 病害
种类 田地
号 地势 水肥
条件 品种 苗木
来源 生育
时期 发病
率 危害
程度 备注
注:
1 发病率计算方法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100%
2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株)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叶片(株)数×最高级数值
标准如下:叶部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 全株叶片无病;
0.5级 植株下部叶片有零星病斑(占叶面积1%左右);
6 1级 植株下部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5-10%);
2级 植株下部叶片有中等数量病斑(占叶面积10-25%);
3级 植株下部叶片有病斑很多(占叶面积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中、上部有中等数量病
斑(10-25%以上);
4级 下部叶片病枯,中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上部有中等数量病斑;
5级 全株叶片基本枯死。
4 调查种类
(1)幼苗病害调查:定植后10天,选田块2个~3个,踏查,发现病害后,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
定20株,每7d调查1次,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将调查情况记入表2。
表2 番茄早疫病苗期病情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各级发病株数
调查田
调查
日期 调查地点 品种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
率(%)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病情
指数
(2)成株期调查
调查时间 定植至结果期
调查方法及内容
定植后10天,选田块2个~3个,踏查,发现病害后,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定20株,每7d调
查1次,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将调查情况记入表3。
表3 番茄早疫病田间病情消长系统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各级发病株数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率
(%)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病情指数
7
(3)大田普查
调查时间
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开始进行,每7d普查一次。
调查方法及内容
选择5个以上有代表性种植区域,每区调查2块田,每块田采用棋盘式十点取样法,每点10株,调
查病株率等发病情况,记入表4。
表 4 番茄早疫病大田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品种 栽培方式 调查田
块数 发病田
块数 病田率
(%) 调查株数 病株数 病株率
(%)
一般在一块地中选10个样点(见图1)。
图1. 棋盘式取样法
(二)树木病害详查:
一)果树叶部病害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主要任务 调查当地果树叶部病害的种类、为害程度以及发病条件等基本情况,从而为当年和
翌年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方法 选择叶病发生程度不同的果园,可采用 5 点取样、随机取样或其他取样方法。各取
5 个点,每点随机调查 10 一 20 株,每株调查上下左右中各部位叫片各 30片左右。仔细检查叶病种类,
统计各种叶部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相应记人表。
表 5-1 果树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 果树种类 调查日期
8 品种名称 苗木来源 土壤类型
耕作情况 施肥情况 树龄期
病害
种类 调查
地点 地块号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率 病情
指数 备注
必要时调查主要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3.统计方法
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的统计方法参考以前的实验实习有关介绍
⑦果树叶部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
0 级 叶片亡人病风;
t 级 叫片上有个别病斑;
2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1/3 以下;
3 级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l/3—1/2 度:
4 级 病班面积占叶面积 1/2 以上或叶柄有病斑。
二)果树枝干病害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主要任务 调查当地果树枝干病害的种类、发生程度等情况,为当年和翌年病害的防治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2.调查方法 选择枝干病害发生程度不同的果园,可采用 5 点取样、随机取样或其他取样方法,
每个果园取 5 个点,每点随机调查 20 一 30 株,仔细检查枝干病害种类,统计各种枝干病害的发病率
及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相应记人表 5-2。
表 5-2 果树枝干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 果树种类 调查日期
品种名称 苗木来源 土壤类型
耕作情况 施肥情况 树龄期
病害
种类 调查
地点 地块号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率 病情
指数 备注
3.统计方法
9 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的统计方法可参考以前的实验实习有关介绍
⑦果树枝干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以苹果树腐烂病为例) :
0 级 枝干无病;
1 级 树体有几个小病研或 1—2 个较大病斑(15cm左右),枝干齐整,对树势无明显影响;
2 级 树体有多块病斑,或在粗大枝干部位有 3—4 个较大病斑.枝干基本齐全,对树势有些影响;
3 级 树体病斑较多,或粗大枝干部位有几个大病斑(20cm 以上) , 已锯除 1—2 个主枝或中心
干,树势和产量已受到明显影响;
4 级 树体遍布病斑或粗大枝干病斑很大或很多,枝干残缺不全,树势极度袁弱,以至枯死。
三)果树果实病害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主要任务 调查当地果树果实病害的种类、发生程度等情况,为当年和翌年病害的防治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2.调查方法 选样叶病发生程度不同的果园,可采用 5 点取样、随机取样或其他取样方法,各取
5 个点,每点随机调查 10一 20 株,每株调查上下左右中各部位果实(果穗)各 30 个左右。仔细检查
果实种类,统计各种果实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相应记入表 5-3。
表 5-3 果树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 果树种类 调查日期
品种名称 苗木来源 土壤类型
耕作情况 施肥情况 树龄期
病害
种类 调查
地点 地块号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率 病情
指数 备注
3.统计方法
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的统汁方法可参考以前的实验实习有关介绍。
⑦果树果实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
0 级 果实无病斑;
1 级 果面初现零星小病斑;
2 级 病斑占果实面积 l/4 以下;
10 3 级 病斑占果实面积 1/4 一 l/3;
4 级 病斑占果实面积 1/3 以上。
四)主要果树病害的调查
1.主要任务 学习掌握病害发生率和为害程度调查的基本方法;必要时了解不同品种或不同防病
措施的病害发生差异。
2.调查方法 据不同果树种类以及病害种类,于病害盛发期进行,可采用 5 点取样、随机取样或
其他取样方法,每点取样 100株(叶或果实等) ,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作为分析病情轻重的依据。
将调查结果填入表 5-4。
表 5-4 果树主要病害病情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记载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病级叶片数
品 种(系) 重复 调查点 植株部位 叶片数
1 级 3 级 5 级 7 级 9 级 病情指数
上
中
1
下
上
中
2
下
上
中
3
下
3.调查病害种类 可结合生产实习进行,可以苹果腐烂病、轮纹病、梨黑星病等为典型病例进行
调整,病情分级标难分别参考果树枝干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分级标准。
四、作业:
1.根据调查,列表记载当地果树作物病害的种类及为害情况。
2.结合当地果树病害的具体防治操作,分析所用措施的防治效果。
3.根据果树病害的普查结果,提出当地控制两种病害蔓延为害的防治计划。
11 实验三 林木叶部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林木叶部病害的症状及主要病原菌的形态,掌握病害的诊断特征。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载玻片、盖片、解剖刀、挑针、软化液、棉蓝、
切片、培养皿、蒸馏水、擦镜纸、徒手切片夹持物等。多媒体识件等。
三、观察内容及方法
一)白粉病类
1 症状
白粉病的症状大同小异,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花萼、果实。最明显的特征是寄主体表(多
为叶部等幼嫩部分)被生一层白色粉状物,这是白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菌丝体逐渐消解,
在白色粉末层中产生初为黄色,后颜色渐加深,最后呈黑色的小颗粒—闭囊壳。叶片本身没有明显变
化,一般在着生白粉处稍褪色呈黄色斑。未完全伸展的嫩叶、嫩梢受害时呈卷曲状,嫩梢甚至枯死。
嫩叶被害常发生锈斑或凹陷,嫩叶变成披针形,成簇向上,叶表长满一层白粉。果梗受害,幼果脱落。
2 病原
白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无性繁殖产生椭圆形,圆桶形或圆锥形的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分生
孢子从表生菌丝上着生或从气孔中长出来,直立或扭曲,单胞或多胞,无性阶段分属于 4 个属。
有性生殖形成闭囊壳,生在表生菌丝上或埋生菌丝中。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褐色,到黑褐
色球形、陀螺形、扁球形。于囊壳上生有丝状,节指状,球针状,双叉状,钩状等不同形态附属丝,
有的还生有帚状,头状,小钩状的小附属丝。子囊壳内有子囊 l 至多个,子囊椭圆形、倒梨形、棍棒
形,基部有一短柄,子囊内有子囊孢子2—8 个,少数只有一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圆形。
实验标本采用钩丝壳属(Uncinula);白粉菌属(Erysiphe);球针壳(Phyllactinia);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等玻片,附属丝形态见下图2。
二)锈病
1 苹(梨)一桧锈病
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为害嫩枝、果柄和幼果。本病一般以苹果(梨)叶、桧柏小枝为害为主。
通常于 5 月中下旬在苹果或梨树叶表面发生 1mm 大小的黄绿色小斑点,渐扩大为 0.5~1cm 呈黄
色圆斑,边缘红色,之后表面产生具粘性鲜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性孢子器)。随后在相应的叶背面
形成黄白色隆起的病斑,其上生出许多黄白色的毛状物(锈孢子器)。叶柄受害形成稍隆起的纺锤形病
斑,幼果上病斑呈近圆形,初黄后褐色,其上生出许多黄白色的毛状物。嫩枝病部凹陷、龟裂、易断。
12 图 2 白粉菌附属丝形态
桧柏受害后针叶叶腋处出现黄色斑,4 月间形成锈褐色角状突起,遇水后膨胀形成黄褐色胶质的鸡
冠状的冬孢子角,似柏树“开花”。受害小枝肿成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瘤状物,称为菌瘿。春季菌瘿表
面破裂生有褐色角状物,遇雨水呈橙黄色鸡冠状冬孢子角。
2) 病原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
菌亚门真菌;梨树锈病的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 。这两种锈菌均为
转主寄生菌,其冬孢子阶段在桧柏上,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 4 种孢子,无夏孢子。苹果叶
片正面产生性锈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
13 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在苹果树或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2 种病菌在形态上很相似。山田胶锈菌性孢子器近球形,
埋生于奇主表皮下。性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圆筒形。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单胞,黄
褐色,膜厚,微带瘤状突起,有数个发芽孔;大小为19.2~25.6 um×16.6~24.3 um。冬孢子双胞.无
色,具长柄;卵圆形或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为 32.6~53.7um× 20.5~25.6 um。冬孢子萌发时
每个细胞各长出有分隔的担子,每胞生 1 个小梗,顶端着生 1 个担孢子。担孢子圆形,单胞,淡黄褐
色,大小为 13~16 um×7.5~9 um。
2 落叶松—杨锈病
1)症状
在落叶松上,起初针叶上出现短段褪绿斑,用放大镜在此褪绿斑的上表面可看到橘黄色小疮疹,
其上有黑褐色小点,此为病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疱斑,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是病菌
的锈孢子器。在杨树叶片背面初生谈绿色小斑点,很快使出现橘黄色小疱,疱破后散出黄粉,此为夏
孢子堆。秋初于叶正面出现红褐色至深栗褐色疮痂状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2)病原
担子菌亚门松一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 一 populina Kleb.)是其病原,该菌是一种转主寄
生菌。在落叶松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杨树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性孢子单胞,无包,球形锈
孢子鲜黄色,表面有细疣,球形;夏孢子椭圆形,表面有刺,大小为 28~36um×16~24um;冬孢子长
筒形,棕褐色,大小为 20~47 um×9~10 um;担孢子球形。
3 枣锈病
1)症状
该病只为害树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多在中脉两侧及叶片尖端和基部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形成
暗黄褐色突起,即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下,后期破裂,散放出黄色粉状物,即夏
孢子。发展到后期,在叶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绿色小点,使叶面呈现花叶状。病叶渐变
灰黄色,失去光泽,干枯脱落。树冠下部先落叶,逐渐向树冠上部发展。在落叶上有时形成冬孢子堆,
黑褐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2)病原
病原为枣层锈菌(Phakopsora zizyohivulgari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黄色或
淡黄色,单细胞, 表面生有密刺;大小为 14~20μm×12~20μm,壁厚 1.5μm。冬孢子生于叶背,较夏
孢子堆小,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呈黑色。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细胞,表面光滑,顶端壁厚,
大小约 8-20μm×6-20μm,呈上下、左右顺序排列。
4 松针叶锈
1)症状
14 2)病原
由担子菌亚门鞘锈属(Coleosporium)一些种引起的。
5 玫瑰锈病
1)症状
该病是玫瑰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该病引起早落叶,影响生长势及鲜花数量和质量。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春天病芽展开后叶两面布满鲜黄色的锈粉,叶面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病
斑。病菌为害的叶正面着生桔黄色粉堆,秋季叶背着生桔红色至黑褐色粉堆。嫩梢及果受害,
病斑凸起明显,其上着生桔黄色粉堆。
2)病原
该病由担子菌亚门的多孢锈菌(Phragmidium spp.)引起,在我国常见的有三个种,他们
都是单主寄生锈菌。
锈菌目真菌科及主要属检索表
1 冬孢子无柄,单细胞,聚集成层状,垫状或柱状,着生在寄主表皮皮层或角质层
下 ………………………层锈菌科(Melampsoraceae)
2 冬孢子侧面密结成单层,多生在表皮下……………………………………栅锈菌属(Melampsora)
如亚麻锈病菌(M.limi)
2 冬孢子上下侧面密结成多层、垫状,埋生在表皮下……………………层锈菌属(Phakopsora)
如枣锈病菌(P.ziziphi-vulgaris)
1 冬孢子有柄,单细胞或多细胞,单生或寄生,多突破寄主表皮生于体外,稀或埋生在胶质物
中……………………柄锈菌科(Pucciniaceae)
2 冬孢子单细胞……………………单胞锈菌属(Uromyces)如菜豆锈病菌(U.appendiculatus)
2 冬孢子双细胞或多细胞
3 冬孢子双细胞
4 冬孢子柄短,不胶化,冬孢子壁厚…………………………………柄锈菌属(Puccinia)
如麦类秆锈病菌(P.graminis)
4 冬孢子柄长, 遇水胶化, 冬孢子壁薄………………………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如梨锈病菌(G.haraeanum)
3 冬孢子多细胞
4 冬孢子 3 孢, 排成倒品字形…………………………………三胞锈菌属(Triphragmium)
如落叶松锈病菌(T.laricinum)
4 冬孢子多细胞,排成单行……多胞锈属(Phragmidium)如玫瑰锈病菌(P.rosae-multiforae)
15 三、叶斑病类
1 梨黑星病
1)症状
叶片、果实、嫩稍及芽鳞均可受害,以为害果实
和叶为主。
果实:病部稍凹陷,上长黑霉,后病斑木栓化,
坚硬凹陷并龟裂。附近果肉变硬,并带苦味。
叶片:叶背沿支脉或中脉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
斑, 初为淡黄色,后形成暗色污斑,上面生有黑
霉,边缘呈星芒状辐射。常发生早期落叶,果实
也随即脱落。
2)病原
有性阶段是子囊菌亚门的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无性型是半知菌亚门黑星孢菌
(Fusicladium pyrinum)。
在病部可见的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是从寄主角质层下伸出。孢子梗不分
枝,成暗褐色,在顶端及两侧连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卵形,单胞,为淡褐色。
2 桃缩叶病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桃树叶片,严重时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感病嫩叶
局部或全部变肥厚、质脆、扭曲并皱缩,由于叶绿素形成受阻,病叶呈
黄红色至紫红色。春末夏初在叶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此即为病
菌的子囊层,后期病叶枯焦脱落。
嫩梢发病呈黄绿色,短而粗肿,其上从生病叶。染病花瓣肥大,变
长。病果畸形淡红色,果面龟裂或具疮疤。
2)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属于子囊菌亚门。此菌以双核菌丝
在寄主细胞间寄生,后在角质层下形成一层产囊细胞,经核配后发育成裸生的子囊,突破角质层而外
露,在病叶上呈银白色的粉状层。
子囊平行排列于病叶表面,长筒形,顶端平截,无色,下部有足细胞。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
16 形或圆形,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芽孢子有两种:厚壁和薄壁,前者能抵抗不良环境,
后者可再芽殖。
3 杨树黑斑病
1)症状
症状病原菌种类不同或在不同杨树种类上,其危
害状有一定的差异。
杨盘二孢 主要发生于欧美杨叶片上。嫩叶正面
病斑直径 1-5mm,初为红色,边缘较深,后变为黑褐
色,圆形或多角形,中间有乳白色胶粘状的分生孢子
堆。老叶病斑初为黑褐色,后病斑多时连成大片,叶
变黑枯死。后期加杨叶背面也有病斑和孢子堆。叶柄
上病斑为红棕色小点,后成梭形,黑褐色,稍隆起,
中间产生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嫩梢木质化后,病斑
成溃疡斑状,发病重的嫩梢冬季常枯死。
褐斑盘二孢 主要发生在小叶杨上,病斑先出现
在叶背,以后叶正面也有。病斑初为针刺状小黑点,
后扩大变黑, 直径 0.2-1.0mm, 内有小点状分生孢子盘。
2)病原
杨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盘二孢属(Marssonia)真菌引起的,据报道我国有三种,其特点是:分
生孢子盘位于病叶角质层下面,分生孢子无色,双细胞,上面细 胞大且钝圆,下面细胞小但
略尖。
1)杨生盘二孢菌(M. brunneaMagn)
A、寄生在黑杨、青杨上的,孢子萌发时产生多个芽管称为多芽管专化型(M.brunnea
f.sp.multigermtubi)
B、寄生在白杨上的孢子萌发时产生单个芽管称为单芽管专化型(M. brunnea sp. monogermtubi)
2)杨盘二孢菌(M. populi (lib) Magn)
3)白杨盘二孢(M. castagnei)
4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1)症状
17 先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 2~3 个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
成红褐色段斑, 后在斑上生小黑点。 8 月中下旬即大量落叶,
落叶的病叶当年产生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囊腔。
2)病原
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日本落叶松球腔菌
(Mycosphaerella larici)
球囊腔初埋生于表皮下,后期孔口稍突出于叶面,呈暗
褐色至黑色,扁球形至球形。底部集中呈丛状.着生多数子
囊,无侧丝。子囊棍棒形,直或略弯曲,无色,大小为49—118×5.4一12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
子无色,双胞不等大,分隔处略绕缩,大小为11.8—17.7μm。
四、作业:叶部病害种类有哪些?
绘制白粉菌、锈菌和叶斑类病害病原菌各一个。
18 实验四、干部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林木干部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特点,掌握病害的诊断特征。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载玻片、盖片、解剖刀、挑针、软化液、棉蓝、
切片、培养皿、蒸馏水、擦镜纸、徒手切片夹持物等。多媒体识件等。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苹果树腐烂病
1.症状
(1)溃疡型 主要发生于主干,初期病斑红褐色、水
浸状、稍隆起,病组织松软,用于指按压则下陷。病皮易剥
离,皮层里红褐色腐烂。烂皮有浓烈的酒糟味;后期病斑下
缩凹陷,硬化。边缘开裂,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子囊);湿
润时,小黑点上对溢出黄色丝状物。
(2) 枝枯型 主要发生于 2—4年生小枝及剪口、 侧枝、
捕养枝及果柄果台上,病斑形状不规则,迅速围枝一周.导
致枝条枯死; 后期病部亦可严生小黑点, 并溢出黄色丝状物。
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特点可概括为“皮层烂,酒糟味,小黑
点,冒黄丝”。观察症状标本或照片,注意病斑的颜色、形
状, 边缘是否明显?病部柔软还是坚硬?凹陷否?有无散生
小黑点,小黑点类型?有无黄色丝状物等?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真菌,无性态
Cytospora mandshurica 属于半知菌亚门壳囊抱属真菌。病斑上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有两
种:一种是形态较大的内子座,其内生 3—14 个子囊壳,每个子囊壳均有一个孔门。于囊壳球形成圆
侥瓶状,底部近圆形,上有长颈,内壁上产生子囊。子囊棍棒形,顶部钝圆,内生 8 个子囊孢子。子
囊孢子无色,单胞,香蕉形;另一种是形态较小的外子座,内生一个多腔室的分生孢子器,各腔室有
一个共同的孔口。分生孢子梗密生于各腔室的内壁上,无色、分枝或不分枝,上面不断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香蕉状,内有油滴。孢子生成后与胶体物质混合一起,遇雨水或高湿时,吸水
膨胀,形成丝状孢子角从孔口挤出。
取一小块病斑,做徒手切片,镜检病菌分生泡子器形态持征,有几个腔室、几个孔口?分生孢子梗
及分生抱子形态特征如何?镜检病菌子囊壳圆片,每个内子座内有几个子囊壳、几个孔口?子囊壳是否
长颈?子囊孢子形念如何?
苹果树腐烂病有性和无性型玻片与实物标本及操作材料(树皮)
(二)苹果干腐病
19 1.症状 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也可为害主干。幼树多在嫁接口附近发病,病班暗褐色。围茎一
周可致全株死亡;主干上部发病,常形成带状条厌,表向凹陷.边缘开裂。大树常在主枝及侧枝上发
病,病斑褐色至深褐色,干缩凹陷,长条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有纵横裂纹,病班一般较浅,
严重的也可烂至木质部。病班围枝一周,可造成“枝枯”。病斑及枯枝上常有密加小的照入,润湿时黑
八上冒出灰白色粘液。观察症状标本或照片,注意与苹果树腐烧病的区别。
2. 病原 属于子囊菌亚门葡面座腔菌属真菌。 无性态可产生两种袍子。 一种为大茎点(Macrophoma)
型.分生孢子器散生,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另一种为小穴壳(Dothirella)型,分生孢子器与
子囊壳混生于同 一子座中。分生孢子亦为无色、单胞、长椭圆形。镜检病原切片,观察病菌分生孢子
器和分生孢子特点。
(三)苹果和梨的轮纹病
1. 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与果实。 在枝干上先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瘤状突起, 在突起周围形成坏死斑。
秋后病斑停止扩展,边缘开裂、翘起,形成一环形沟;第二年病斑继续扩展,在环形沟外形成一环状
坏死斑,秋后又裂翘起,逐年扩展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多时,树皮粗糙,故又称“粗皮病”。在二年
生的坏死斑上可产生小黑点,潮湿时,其上可溢出灰白色粘液。观察症状标本或照片,注意其症状特
点。
2.病原 属于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属真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F.sp.piricola)。子囊壳球形
或扁球形,内生多数子囊及侧丝,子囊长棍棒形,内生 8 个无色、单胞、椭圆形的子囊孢子。自然界
常见其无性态,无性态为轮纹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 ,属于半知菌亚门大茎点霉属。病斑上的小
黑点多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内生无色、单胞、梭形至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镜检病原切片,观察子
囊壳、子囊及于囊孢子,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四)梨树腐烂病
1.症状 症状特点与苹果树腐烂病相似,但病斑面积较大,深度较浅,后期干燥病斑表面常发生
龟裂.腐烂皮层酒糟味较淡,后期产生的小黑点小而密,孢子角颜色较淡,呈浅黄色。观察症状标本
或照片,与苹果树腐烂病进行比较,注意区分其异同点。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真菌。形态似苹果腐烂病菌。镜检病菌玻片,注意病菌形态是
否与苹果腐烂病菌一致?
杨树腐烂病有性和无性型玻片和实物标本
杨树溃疡病有性和无性型玻片和实物标本
核桃枝枯病无性型玻片和实物标本
作业:1 自制一张合格徒手切片,绘制杨树腐烂病(或溃疡病)病原的有性和无性阶段形态图。
20 实验五 根部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林木根部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特点,掌握病害的诊断特征。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载玻片、盖片、解剖刀、挑针、软化液、棉蓝、
切片、培养皿、蒸馏水、擦镜纸、徒手切片夹持物等。多媒体识件等。
三、观察内容及方法
(一)苗木立枯病
1 症状
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
为缺苗断垄。
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
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速
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
4、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
又称根腐型立枯病。
2 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
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
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m)
2、镰孢菌主要有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 oxysporum Schl)
3、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 debaryanum)和瓜果腐霉
4、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二)根紫纹羽病
1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根部,初发生于细支根,逐渐扩展至主根、根颈,主要特点初发病时,根的
表皮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的斑块,病处较健根的皮颜色略深,而内部皮层组织已变成褐色,不久,
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网状物,甚至满布厚绒布状的紫色物,后期表面着生紫红色半球形核状物。
病根皮层腐烂,由褐色变为黑色,而表皮仍完好地套在木质部的外面,可滑动脱落,最后木质
朽枯,栓皮呈鞘状套于根外,捏之易碎裂,烂根具浓烈蘑菇味,苗木、幼树、结果树均可受害。
2 病原
21 该病由担子菌亚门的紫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侵染所致。病菌在根表面密生成菌
丝层,夏季高湿时发育成紫褐色膜状扁平的子实体,厚约 6~10 ㎜,毛绒状。子实层淡红紫色,胆子
无色圆筒形或棍棒形,向一方卷曲。有3 个分隔,大小为 25~40μm×6~7μm,担孢子卵形或肾状形,
顶圆基部稍细,大小为 10~25μm×5~8μm。
(三)根癌病
1 症状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在嫁接处较为常见,北方在葡萄蔓上也有发生。
受害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 初生的小瘤,呈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期
逐渐变褐色乃至深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瘤的内部组织紊乱。当瘤环树干一周
时,表皮龟裂变褐色时,植株上部死亡。
2 病原
根癌病的病原为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病原细菌短杆状,单独或两两相连,大
小 1.2~5×0.6~1 微米。具 1~4 根极生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格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在琼脂培养
基上形成白色、圆形的菌落,光亮,透明。发育最适温度为 22℃,最高 34C,最低 10℃,致死温度为
5110 ℃ 分钟。发育所需的酸碱度范围为 pH5.7~9.2,最适为 pH 7.3。
(四)林木根朽病
1 症状
(1)菌膜(白色、扇形):皮层和木质部之间;
(2)根状菌索; (3)子实体:丛生状、密黄色 ;
(4)边材、心材:海绵状腐朽,边缘有黑色线纹。
2 病原
(1) 担子菌亚门的蜜环菌;(2)子实体:丛生状,蜜黄色;
(3)担孢子:卵圆形、无色; (4)菌索:黑褐色,先端针芒状,似绳索。
作业:制作担子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着生的徒手切片。
22 实验六 病害果实贮藏期的药剂防治实验
一、目的要求 果树果实贮藏期病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轮纹病、腐烂病、霉心病、青霉黑斑病等,
本实验以苹果轮纹病或柑橘青霉病为例,掌握利用药剂防治果实贮藏期病害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筛选
出有效的防治药剂。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①健康成熟苹果(柑橘)80个,搪瓷盘 8 个;
②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天平、显微镜;
③大烧杯、小烧杯、量筒、酒精灯、玻棒、接种针等;
⑥无菌水、70%酒精等;
50 ⑤ %多菌灵 WP(可湿性粉剂)、90%疫霜灵WP、40%大生 M—45WP、40%乙霉威WP,50%特
克多 WP,70%甲基硫菌灵WP 等常用或新型药剂若干种;
⑥标签、浆糊、大张滤纸等;
⑦苹果轮纹病菌或柑桔青霉病菌菌种。
三、实验方法
1.药剂的保护作用实验
(1)表面消毒 每组取 10 个健康无病的苹果(柑橘),用清水将其洗净,再用 70%酒精表面消毒,
然后无菌水冲洗;
(2)药剂配置 将药剂按需要分别配成不同倍数药液;
(3)药剂浸果 苹果(柑橘)消毒后按5 个一组分成 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在清水中浸泡),另外 3
组分别在上述药液中浸泡 1min,取出待用;
(4)接菌 将苹果轮纹病菌或柑稿青霉病菌配成一定浓度的 10 5 个/ml 的孢子悬浮液(显微镜下
镜检其浓度)。用接种针蘸取孢子悬浮液,在苹果(柑橘)表面针刺,针眼深度 5mm,5 个针眼一组;
(5)调查记载 苹果(柑橘)接种后,各组分别放置到搪瓷盘或保湿盆中.于 25℃培养箱中培养;
分别在 3d、5d 和 10d 时测量苹果(柑橘)接种部他的病班大小。计算出药剂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用抑
制率表示。将实验结果填入表6-1。
表 6-1 苹果轮纹病菌或柑桔青霉病药剂防治效果调查表
病斑直径(mm) 抑制率(%)
供试药剂WP
3d 5d 10d 3d 5d 10d
对照 ck清水
23
抑制率=(对照病斑直径-处理病斑直径)/对照病斑直径×100%
2.药剂的治疗作用实验
(1)表面消毒 每组取 20个苹果(柑橘),用清水将苹果(柑橘)洗净,再用 70%酒精表面消毒,然
后无菌水冲洗。
(2)接菌 把事先培养好的苹果轮纹病菌或柑格青霉病菌菌种配成 10 5 个/m1 的孢子悬浮液(显
微镜下定量)。用直的接种针蘸取孢子悬浮液,在苹果(柑橘)表面针刺,针眼深度 5mm,5 个针眼一组。
(3)保湿培养,诱发病害 把接种后的苹果(柑橘)按组放置到保湿袋巾,于 25℃培养箱中分别培
养 1d和 3d。
(4)药液浸果 将试验药剂分别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把培养 1d和 3d后的苹果校 5 个一组,分
成 8 组,其中 2 组为对照(用清水浸泡),其余 6组分别在上述药液中浸泡 1min,取出置于 25℃培养箱
中继续培养。
(5)调查记载 分别在药剂处理后的 3d、5d 和 10d 测量病斑大小.计算以药剂的治疗效果,治
疗效果用抑制率表示。将调查结果填入表 6-2。
抑制率=(对照病斑直径-处理病斑直径)/对照病斑直径×100%
表 6-2 苹果轮纹病菌或柑橘青霉病药剂防治效果调查表
病斑直径(mm) 抑制率(%) 病斑直径(mm) 抑制率(%)
供试药剂WP
3d 5d 10d 3d 5d 10d 3d 5d 10d 3d 5d 10d
对照 ck清水
四、作业
1、通过实验填写调查表,证明试验中几种药剂的防治机理。
24 实验七 抗病性选种()
植病研究方法供鉴定品种的抗感判定标准,对于数量抗病性,应依据发病率、严重度或由两者计
算出的病情指数,与典型抗病、感病品种相比较而确定。对于主效基因抗病性,则主要根据病斑反应
型判定。
一、目的 鉴定林木抗病性差异,为防治和造林提供合理规划设计方案。
二、用具 接种针、酒精灯、脱脂棉、无菌水、单面刀片保鲜膜
三、材料
各种品种的杨树枝条
菌种: 腐烂病菌或溃疡病菌
四、接种
每人每品种1 枝条,共 3 种,接种烫伤溃疡病菌和注射孢子悬浮液。
鉴定:
病斑大小、扩展速度,鉴定其抗病性大小。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抗病品种(系)类型(R)= ≤1 ━━━━━━━━━━━━━━━ 。
抗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中抗病品种(系)类型(MR)= >1 ━━━━━━━━━━━━━━━ 和
抗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1 ━━━━━━━━━━━━━━━ 。
中抗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中感病品种(系)类型(MS)= >1 ━━━━━━━━━━━━━━━ 和
中抗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25 <1 ━━━━━━━━━━━━━━━ 。
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感病品种(系)类型(S)= ≥1 ━━━━━━━━━━━━━━━ 。
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
作业:上交杨树品种抗病性比较实验报告
26 实验八 杨树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杨树叶部与枝干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特点,掌握杨树病害的诊断特
征,进一步为鉴定打下基础。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载玻片、盖片、解剖刀、拨针、软化液、切片、
培养皿、蒸馏水、擦镜纸、徒手切片夹持物等。
三、杨树主要病害的症状
(一)杨树黑斑病
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 1mm左右,黑
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 天后病斑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以后病斑扩大
连成大斑。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造成提前落叶,严重削弱长势。
(二)杨树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子和枝梢。发病初期为黑褐色小点,之后扩大、下陷,呈黄褐色,逐渐变成淡栗褐色,
日久为灰白色。病部绕枝一周,病斑以上枝梢枯死。叶部发病时,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浸状针头大小的
斑点,叶面失绿,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与灰白色轮纹,边缘有一条黑色宽窄不定的带,与周围健
康组织界限分明,导致早期落叶。
(三)杨树斑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正面产生褐色近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多角形,
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边缘深褐色。发病后期,病斑内产生许多散生或轮生的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
生孢子器。叶背有时也可见病斑和小黑点。病斑可互相连接成大斑,致使叶变黄,干枯早落。
(四)杨树灰斑病
病害多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初期为水渍状斑点,很快发展成不规则形褐色斑,病斑渐渐扩大,
最后中心为灰白色 (加杨为多边褐色), 边缘为灰褐色, 后期病斑上产生黑绿色霉状物 (即分生孢子堆)。
病斑常连成大块黑斑,叶背面无明显界限。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色梭形斑,其后变黑萎缩下垂。杨树
苗顶梢受侵染后,易出现多头梢。
(五)杨叶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隐约可见的褐色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黄色,
中央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褐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可相互联
成大斑,导致全叶枯死。
(六)杨树黑星病
27 主要发生于叶片,也危害新梢。病初在叶背面散生圆形黑色霉斑,大小 0.3mm随后在病斑上布满
黑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 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叶正面在病斑相应处产生黑色或灰色枯死斑。 严重
时病斑相连,呈不规则形大斑。病斑受雨水冲刷有灰白色斑痕。 可造成大量落叶,被称为“春天去叶”。
(七)杨树锈病
展叶期,常可见到树上满布黄色粉堆,形状象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侵的病芽经 3 周左
右便干枯,这就是杨树锈病。
(八)杨树褐斑病
发病初期在表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边缘颜色较浅而整齐,到后期病斑中心变为褐色,
上面生有黑点。黑点破裂后,放出分生孢子,经风吹到其他叶片上进行再侵染,以七、八月发病危害
最严重,病斑多数相连成片,9 月常造成树叶焦枯而脱落。
(九)杨树角斑病
杨树角斑病危害叶片和嫩梢,引起枝枯和早期落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为失绿斑点,以后病斑沿叶脉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初为
红色,后逐渐变褐色,边缘黑褐色。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上生黑色小点,此为病菌分生孢子堆。
高温多雨时,病斑上生出白色霉状物,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十)杨树煤污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枝和果实。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
脉扩展,以后逐渐增多,连接成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严重时导致植株提早落叶。
(十一)杨树花叶病
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斑,许多小斑常聚集在一块,形成不规则的黄绿色花斑,叶片边缘褪色发
焦,沿叶脉呈现出星状或长条形红晕,叶脉透明,叶面发皱、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叶柄上
经常有黑色坏死斑点,基部周围隆起,顶梢或嫩茎皮层常破裂,严重发病的植株,枝条变形,枝丫分
叉处产生枯枝,树木生长显著不良,木材比重和硬度明显降低,连续几年整株枯死。
(十二)杨树根癌病
苗木和幼树发病部位多见于主干基部和侧根上。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小瘤,呈浅黄色或白色。
当癌瘤老化时,表皮细胞脱落,瘤体表面粗糙龟裂、颜色变黄,苗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基部或
侧根部的癌瘤拱出地面,树干上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一群瘤体。
(十三)杨树腐烂病
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枝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枝枯 2 种类型。
1 、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及大枝条上及分叉处,往往在树干基部向阳面首先出现病斑。发病初
期呈暗褐色、水漬状病斑,略为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
28 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枝上表现不明显。
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或雨后,自分生孢
子器的孔口中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互分离如痳状,易与木质部 剥
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 。
2 、枝枯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1
周后,上部枝条枯死。此后,在枯枝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分生孢子器。
(十四)杨树溃疡病
危害主干和枝梢。发病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近圆形水泡病斑,病斑直径约 1cm,水泡破裂后
流出带臭味褐水,内有大量病菌。最后病斑皮层变褐腐烂。发生严重时,水泡密集造成树皮全部腐烂,
致使树木枯死。
(十五)杨树枝枯病
受害大枝上树皮变褐色,后期暗褐色,稍凹陷,树皮糟烂,纤维间易剥离。小枝只变暗色干枯,
其上生小粒状突起,为子实体,子实体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子座顶部有明显的白色垫圈状物,
潮湿时有深桔红色抱子角挤出。
作业:列出杨树几种病害症状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