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12-7528725        lxyb@hebau.edu.cn

首页 > 实验教学 > 多媒体课件

E

实验教学 EXPERIMENTAL TEACHING

森林培育学(造林)

造林学教学实习

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林木培育学教研室

2004年 4 月

1 造林实习的任务

一、了解造林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造林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够进行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需要进行外业资料

收集,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应该学会外业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等;同时,收集外业资料也

为以后的内业设计提供素材。

二、了解部分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造林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本地

造林树种的特性,为以后的造林设计提供依据。

三、熟悉各种整地规格和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熟悉各种造林整地的规格和技术,以补充在课堂上讲授整地时不形象、

生动的不足。

第一部分 实习基地概况

实习基地位于皇家陵园的清西陵。该基地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西北方向,中心地理坐

标为北纬39°20′,东经115°21′,泰陵广场拔海高度98.0m,山最高峰海拔1121m。区域

内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岗峦起伏,群山环峙,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陵区内河道纵横,林

木丛茂,地形高差多为几十米至几百米。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9℃,

1 月份平均气温-4.8℃,7 月份平均气温 26.2℃,年降水量 574mm,无霜期 190d。本区内土

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碳酸盐褐土具多、另外还有淋溶褐土,为洪积冲积扁形地,土壤为中性

的砂壤土,山区稍偏酸性。低山丘陵土层薄。本区内岩石为石灰岩和片麻岩,大理岩穿插在

石灰岩当中,部分是黄土。独特的气候、地形和历史人为因素,使清西陵地区不但成为著名

的风景旅游区,而且成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著名的旅游圣地——清西陵就座落在该区内。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

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西陵始建于 1730 年(雍正八年),开始“风水”围墙修了 20km 以上,陵区周围有 76km。随

着入葬帝王后妃的不断增多,西陵的界限也不断扩大。其界限,北起齐峰岭,南到大雁桥,

隔易水河与狼牙山相望,东临战国遗址燕下都,西止内长城的重要关口紫荆关,周长100km。

在该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林场是在原西陵林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西陵林场1958

年8月建于河北省易县奇峰岭,隶属易县林业局。1959年,场部迁至清西陵太平峪村东昌妃

陵前。建场初期,经营面积仅56 hm 2 。1959年,在陵区开垦27 hm 2 荒地作为苗圃,当年育桑

树、杨树苗成功。1961年,林场直属省林业局领导,总经营面积扩大到7382 hm 2 ,分设8个

林区。当年育苗27 hm 2 ,包括刺槐、侧柏、油松、毛白杨等20个树种,产苗785万株,造林

249 hm 2 ,公路绿化大苗 73938 株,农田产粮 73800kg。1962 年育苗 20 hm 2 ,造林 155 hm 2 ,

全场有林地面积达638 hm 2 其中天然次生林198 hm 2 ,人工幼林231 hm 2 ,合同林209 hm 2 。1963

2 年,造林 107 hm 2 ,其中核桃林 12 hm 2 ,果园 3 hm 2 。1964 年造林 185 hm 2 。两年造林成活率

均在 80%以上。华盖山林区的宜林荒山全部栽植侧柏,中易水、北易水河滩地全部营造杨树

林,陵区山沟也全部绿化。1964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为944 hm 2 ,其中人工幼林523 hm 2 。

1965 年,西陵林场划归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当年育苗 13 hm 2 ,产苗 1000 株,完

成造林面积178 hm 2 ,幼林抚育254 hm 2 。

1970年,林场与学校合并,取消了林场独立核算管理制度。1971年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成

立后,林场与学校再度分开,林场部分苗圃地划归学校管理,用于学生实习和教师科研,林

场作为学生实习基地。1972年,林场成立了苗圃队和果树队。1977年,林场开始试验塑料棚

嫩枝扦插育苗,快速繁殖桧柏、毛白杨及名贵花卉,扦插成活率在95%以上。1983年,林场

将奇峰岭、中易水、北易水和石柱沟 4 个林区移交易县,移交总面积为 4455 hm 2 ,从而林场

经营面积减至2685 hm 2 。

1985年,林场更名为河北林学院西陵实验林场,除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外,仍以苗木生产、

果品生产、营林护林为主要生产任务。1995年随着河北农业大学与河北林学院合并,林场更

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林场。经营总面积2728 hm 2 ,林地面积322 hm 2 ,苗圃33 hm 2 ,有

珍贵树木、花卉苗木120多种,成为经营珍稀苗木的中心。现在每年承担本校及10余所兄弟

大中专院校教学实习任务,以及举办中小学生夏令营等活动。

第二部分 实习地区(清西陵)的土壤资源

1 自然成土条件

(一)、地形地势

是成土过程中引起水热再分配的重要因素。 西陵区地处太行山北段东侧山地丘陵区, “东

临福山,西伴云蒙” ,海拔高度在 98m~1121m 之间,区内具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平地

及河漫滩地,诸如云蒙山、华盖山、九龙山、九凤山、蜘蛛山等,河漫滩地分布在易水河畔。

(二)、母岩母质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本区岩石以石灰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基本上以易县——紫荆

关地质原生断裂带为界,南西为石灰岩,北东为片麻岩。此外,区内分布有少量砂岩、页岩、

大理岩。岩石种类较多,土壤母质各异,具有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流水冲积物,并伴

有少量黄土母质。

(三)、气候

是土壤形成的重要条件。本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高温高湿同季,具有暖湿季风特

点。年均气温 10—12℃,年降水量 670—800mm,多集中于 7、8 月份,冬春季节比较干旱,

年实际蒸发量为 700—800mm。土体 40cm 深度土壤温度为 13.4℃,属于干润、半干润土壤水

分状况和温性土壤温度状况。

(四)、植被

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区内植被条件较好,群落类型众多。非农用区域内均有林灌草

3 等植被覆盖。中山区以次生林——灌为主,主要有槲栎、槲树、鹅耳枥、华北五角枫、六道

木、毛黄栌、绣线菊等,资源丰富,生长茂盛;低山丘陵区的优势植被为人工油松、侧柏林,

旱生酸枣、荆条、胡枝子等,覆盖度中等;河漫滩地以水稻、稗草、车前草为主,土壤剖面

深50cm即见水,草本植被盖度达80-90%。

2土壤类型分布

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地形地势、母质母岩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土壤类型。

我们林学院土壤教师于 1986 年至 2001 年间,曾结合《土壤学》教学实习,以及配合全

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对清西陵区的土壤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测定。16年来

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陵区西北云蒙山的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呈现

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海拔 760m 以上为棕壤土,760m 以下为褐土亚类,其中 760~600m 为

淋溶褐土,600m以下为石灰性褐土,详见图1。

低地丘陵区主要分布有褐土及其亚类,河漫滩地分布着草甸褐土和草甸沼泽土。

全区内地形、母质、植被、土壤分布关系详见表1。

表 1 地形、母质、植被、土壤分布关系

海拔(m) 地 形 母岩母质 植被类型 覆盖度 土壤类型

660-1120 中 山 石灰岩残-坡积物 次生林—灌 95% 棕 壤

130-760 低山丘陵 石灰岩、砂岩、页岩、

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 次生林—灌

人工林—灌 >80%

60-70% 淋溶褐土

110-450 丘 陵 石灰岩残-坡积物黄土 人工林—灌

Copyright © 河北农业大学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Phone:0312-7528725 Email:lxyb@heb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