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始建于1999年,是一个由林木和果树栽培、育种、经营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学科群构建的,承担环境生态建设与保护,林、果生产经营实验教学任务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主任负责制。教务处负责实验中心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林学院和园艺学院作为主体单位,负责实验中心的具体建设与运行。下设中心办公室及73个实验室和23个教学实习基地及其产、学、研相结合基地。另设由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实验中心的发展规划、实验教学内容、教材、大纲、考核方案,研究和提出实验更新、改革计划。
实验仪器设备和物品由中心统一调配,由专人管理,做到专管共用。坚持“必修实验课人员相对固定,研究开放式实验课人员按需流动”的方式调配实验教学力量,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为满足综合性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开设的需求,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和学生实习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完备,在严格执行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及实际需要,先后制、修订了多种管理制度,如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管理细则、植物综合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并监督制度落实情况,使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实验准备、仪器购置等各项日常工作均有章可循。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主动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林果生态工程的特点,本着“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宗旨,确立了 “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依据人才培养要求设置模块,按照实验项目性质划分层次的科学的、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掌握林果生态工程各个环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依托学科优势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
—— 依据强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
森林培育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河北省重点学科、果树学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果树学河北省重点学科、林学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园艺学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果树学博士点、森林培育博士点以及林学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园艺学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园艺学专业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森林昆虫学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和河北省林学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强大学科为本中心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枣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研究机构为中心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
—— 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实现中心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心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为中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其中院士后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1人、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科技部“科技扶贫标兵”1人、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人、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次、农业农村部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农业农村部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1人、农业农村部现代梨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主任、岗位科学家1人。
—— 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中心始终把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将学科建设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树木基因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转基因741杨商品化证书,已在适生区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参与该项研究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特别是本中心通过长期开展山区小流域治理生态工程方面的研究,集成组装了太行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标准化基础技术体系,建成了水保工程与林果工程一体化的不同类型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在国内多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的邢台市前南峪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形成了典型的农、林、牧、水相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系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样板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观光区,并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果品,如天户峪的“昊源”牌苹果曾荣获世博会金奖、第十一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果王”称号、河北省名牌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等多种奖励。
岗底村“富岗”牌苹果、“绿岭”牌薄皮核桃获2007年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在经济林栽培理论研究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经济林灾害防治理论,填补了主要经济林树种菌根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空白,出版相关著作、教材10余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直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
2018-2020年期间,中心依托于林学和园艺学等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及森林培育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和果树学国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以及8个国家、省部级研究机构(已包括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3个教学实习基地搭建的科研和教学实习平台,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增加独立设课的课程门数,2018年独立设课的课程只有6门,2022年达到17门课程;人均实验学时数也相应增大,从2018年的38.3学时,增加到2022年的85.5学时;同时实验项目的层次也不断提升,逐渐提高了创新创业实验项目的比例,从2018年的1%增加到了2022年的10%。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学生获批校级以上资助的创新创业项目共75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9项,获奖人数为124人,发表学术论文64篇,申报专利48项。
截至2022年,“中心”现承担了林学、森林保护、生态学、园林、包装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和园艺(果树)共7个本科专业1105名学生的实验课程,总人时数94511。开出实验项741个,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17门;并为421名硕士和33名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科研场所和设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