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12-7528725        lxyb@hebau.edu.cn

首页 > 实验教学 > 教学改革

E

实验教学 EXPERIMENTAL TEACHING

教学改革

在学校 “311”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林果生态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图2)。

“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两个循环”包括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毕业(生产)综合实习;“三个层次”是基础实践层次(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等)和综合运用层次(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服务等);“四种形式”是指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中心将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更新实验教学理念,理顺教学思路,整合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体系,不断深化和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手段的更新,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教材建设,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善实验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度。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逐步对林果生态工程类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幅改革,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实验内容的属性划分层次,根据学生专业设置教学模块,以保证各专业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与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将原有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果树栽培学、植物生理生态和林业生物技术等所开出的相关实验进行综合、重组,打破内容间的分散性和重复性,使不同实验间紧密衔接,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增加操作技能训练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另外,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对同一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与专业特点相适应。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改革思路,根据专业特点优化实验项目、划分实验层次,构建起“基础型、综合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一、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注重能力培养。按照林果生态工程对实践动手能力的特殊需要,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毕业要求完成的 150~160个学分中,实验课学分占25~30个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等)占20~25个学分,整个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35%。

改革实习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的平稳过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延伸实习时间和空间、实行导师制、毕业论文依托科研基地和科研课题等;为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能够在林果的完整生育周期内进行,将毕业实习的开始时间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到生产单位实习。这不仅延长了毕业实习的时间(12个月),同时还实现了学生在毕业前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的平稳过渡,缩短了学生就业的后熟期。针对林学、生态学、森保和果树学专业的特点,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参观实验室和综合展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二、三年级同学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对专业的理性认识,通过到林场、果园、苗圃、自然保护区、观测站、施工现场等地进行课程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此外,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强化动手能力;四年级通过生产实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林果生态工程学科的交叉点不仅体现在植物学、土壤学、营养学、果树学、树木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还包括树木和果树品种的遗传改良、栽培、病虫害防治、资源管理、经营、生态学和水土保持等应用学科。因此,中心对基础实验原来分散于林学、园艺等相关应用学科的弊端进行了科学论证,整合和重组原来与树木、林果相关的基础学科和实验内容,打破不同课程间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分散性,将依附于不同理论课程的实验课程独立出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如将林木种苗和经济林种苗的实验部分进行整合,形成林果栽培的种苗实验;把林木保护、经济林木保护和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化学保护的实验部分独立出来,形成新的木本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既优化了资源,减少了重复,又节约了教学成本、形成了特色。同时,根据林果生态工程学科的特点,将原来部分室内实验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例如,苗圃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设计由原来的纸上规划改成现场勘察、设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改革思路,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的比例,构建起基础实验(培养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提高型实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相互穿插、渗透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三、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积极推进实验教材建设,坚持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把学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中心建设经费、教师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和重点实验室(中心、试验站)建设经费以及大学生创新课题经费,加强中心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中心一直注重实验队伍的建设,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培养或聘请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充实实验队伍,鼓励实验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中心讲学、作报告,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到实习基地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等措施,提高中心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学校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自编实验教材的出版。近五年投入中心的2253万元建设经费中,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费1078万元;实验室增添实验台、仪器厨、标本柜等165万元;校内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费490万元;实验教学运行费(包括仪器维修和实验材料费)410万元;实验教师培训及对外交流费80万元。

中心建设始终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为依托,以改革为核心,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实践为一体;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校院两级实践实习基地,及时将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中心组成科研队伍对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村的小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前南峪村形成了农、林、牧、水相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系统,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荣获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这种治理模式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样板,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典型范例,并作为林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果树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自2005年来,每年约有600人次本科生到该村进行课程实习和生产实践。

四、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室开放

在中心的管理方面:打破实验教学在人员、仪器设备方面的条块分割局面,加强校、院二级管理力度和协调机制,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仪器设备统一调配,教学任务统一下达,实验室房屋统一安排,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经费统一使用);聘请有经验的教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负责把握课程组内各实验课程的发展方向、内容增删、教材选用或编写、以及实验教学大纲的审定,并对实验仪器及设备的购置和改进提出建议和论证;加强实验中心的环境建设和强化环境意识。

在实验室开放方面:鼓励大学生带课题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可以无偿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而且通过公布“中心”的仪器和实验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




Copyright © 河北农业大学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Phone:0312-7528725 Email:lxyb@hebau.edu.cn